idaqin@daqinedutech.com
13552398598 / 13041061841

智力发展的节奏和循环 ——怀特海的教育三段论

达勤教育原创  转载请注明出处
 
 
了不起的怀特海
 
阿弗烈·诺夫·怀特海是一位“完美的老师”——这个评价来自于怀特海大名鼎鼎的学生伯特兰·罗素。怀特海和罗素这对在思想界引人注目的师生曾长期合作撰写著作《数学原理》,尽管后来政见不合,却始终互相赞赏,被传为佳话。

日本学者田中裕将怀特海称之为“七张面孔的思想家”,肯定了其理论思想的重要性,以及作为数理逻辑学家、理论物理学家、柏拉图主义者、形而上学家、过程神学的创造人、深邃的生态学家和教育家立场的文明批评家的七重身份。
 
然而,直到退休前,怀特海都还只是一位坚定执着、谦逊优雅的数学家和教授,并以他的学生为傲。退休后的一个华丽转身,成就了怀特海大器晚成、高峰迭起的人生。
 
怀特海出生于英国教育世家,从小接受广泛而严格的人文训练和正统的古典教育,成长环境自由,使他得以在文艺、科学、体育等方面全面发展;19岁进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学习数学,剑桥“柏拉图式的课外讨论”氛围使他终身受益;24岁留校任职担任讲师;50岁辞职前往伦敦大学任数学教授。

怀特海在英任教期间,曾撰写发表大量科学哲学论文,在哲学界崭露头角,退休后,他意外的收到了美国哈佛大学哲学系的学术邀请,于是欣然前往主持哲学讲座。一年后,怀特海就被哈佛大学聘为终生教授,并在美国终老。怀特海一生积累的探索、哲思和创造力在63岁以后喷涌而出,除了教职工作大受好评,还连续出版了多部科学哲学和教育学著作,并创立了过程哲学

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英国人怀特海在哈佛大学星光闪耀的同时,另一位美国本土教育大家约翰·杜威也在哥伦比亚大学继续实践着教育理想,甚至远播中国。应该说,在同样的时代背景下,二人在某些方面有很强的默契和共通点,他们也都是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反传统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
 
不少人对那个时代的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或是欧洲新教育运动有很深的误解,以为它们就是自由散漫,放任不管,而这种误解也恰恰反应了进步主义教育和新教育对当代欧美教育乃至中国教育界的影响。
 
那么,今天我们从百家之中选出来深聊的这位怀特海,他的教育理念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智力发展和教育节奏三段论
 
我们首先来介绍一下怀特海著名的三段论,那是关于学生学习的三个阶段性过程,他认为教育的节奏应该遵循这个三段的原则。
 
怀特海在《教育的节奏》一文中写到:“说到智力的发展,我要用浪漫阶段(the stage of romance)、精审阶段(the stage of precision)和贯通阶段(the stage of generalisation)来描述这一过程。”怀特海认为他的这个三段论呼应了黑格尔的发展三段论“正、反、合”,但是比之更容易引发人们的联想。
 
1.浪漫阶段
 
浪漫阶段是学生开始领悟的阶段,此时的学生直接接触和认识事实,积累了不少一手经验,他们但还不能对事实进行系统地分析。
 
“浪漫的情感本质上是一种兴奋,从接触未经修饰的事实,到开始认识事实间未经探索的关系的重要意义,这种转变会引起某种兴奋。”怀特海列举了《鲁滨逊漂流记》里的情节,即当你突然意识到各种事物之间的微妙联系,想到半隐半现的种种可能时,克鲁索不再只是一个男人,沙土不再只是沙土,脚印不再只是脚印,岛屿不再只是岛屿,欧洲也不再只是人类熙来攘往的地方,浪漫的情感就产生了。

兴奋和好奇心是学生不断进行身体和心灵冒险的动力,这个阶段的学生最能产生活跃纷乱的思想,从而为下个阶段掌握精确知识打下基础。我们永远不可能教一个真空的头脑。
 
2.精审阶段
 
精审阶段是学生对活跃纷乱思想的排序,学生由此不断增补和掌握精确的知识,原本模糊的认识变得更加清晰。
 
“精审阶段也代表对知识的一次增补。在这个阶段,知识的广泛的关系要由系统阐述的精确性来统领。这是文法规则的阶段——语言的文法和科学的文法。”在这个阶段,学生可以从不断累积的事实中找出一些来具体分析,“按照系统的次序去获得其他事实,从而对浪漫阶段的一般内容做出揭示和分析。”
 
在缺乏经验的新鲜感消失之后,学生得以专注于对客观事实和精确知识的分析和讨论,从而准确理解这些知识。
 
3.贯通阶段
 
贯通阶段是综合运用的阶段,它也是检验所学知识是否灵活掌握以及是否具备创新能力的阶段。
 
“最后的贯通阶段相当于黑格尔的‘合’。在补充了分类概念和相关技能后,贯通阶段是对浪漫的复归。这是以精审训练为目标所得的成就。这是最后的成功。”
 
这时候学生可以对普遍规律进行广泛研究,且这种研究不脱离具体事实。在这个阶段,知识转化成力量。
 
另外,在《自由与训导的节奏性主张》一文中,怀特海引入了自由和训导这两个原则,他认为一种完美教育的目标应该是:“训导是自由选择的自发结果,而自由因为训导而获得丰富的可能性…...它们并不对立,它们应该在儿童的生命中被调和达到相辅相成,自然的摆动,来回的摆动,个体化的发展。”

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原则轮流占领统治地位。在“浪漫阶段”和“贯通阶段”,自由占据统治地位,而在“精审阶段”,自由从属于训导
 
怀特海的自由和训导并非一组对立的概念,而是一体的,共存的。在他的体系里,教育里依然有强权,但学生服从于教师的权威是自愿的,是学生的自由,因为自我约束的学习是最有效的。“唯一的训导是自我训导,自我寻求的训导很重要。而这种自我训导唯有通过享有广泛的自由才能得到。”
 
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怀特海的教育理念不是放任自流的。他甚至批判过蒙台梭利教育体系。蒙台梭利体系承认浪漫在儿童成长期占据的主导地位,其精髓也是对生动的新鲜感的浏览和激励,但是,怀特海认为它的局限在于欠缺精审阶段的必要约束。
 
 
三阶段的循环周期
 
怀特海一生从事教育,在他看来,教育是以上这类循环周期的不停重复,从微观层面的每一节课到宏观层面的人的一生。其中,婴儿学习语言的周期是唯一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自然发展并且在自身限定的领域内取得完全成功的周期。

基于对婴儿特点的观察,他提出了在教育实践中常常需要打破常规的使用先难后易这一顺序。从难度来讲,婴儿学习语言的循环周期是最难的,但他们都不可思议的成功了,随着他们长大,后续的教育系统给他们灌输培训的一些科目,其难度未必超越学语言,却常常遭遇失败。因此他认为,先易后难的顺序并不可靠。
 
怀特海认为智力的发展呈现出的节奏型,包含了特点相同的大循环周期跟小循环周期。他根据自己对学生成长特点的观察和阅历,分别从语言学习和科学学习两个方面勾勒出了从婴儿到成年的大小循环周期。
 
首先是婴儿最初的浪漫体验,周围的环境使他认识到自己能够理解事物并领会事物间的关系,并且积极寻求身体活动与感知能力相协调的方法。婴幼儿的第一个精审阶段是开始说话,作为观察和分类的工具,口语加强婴幼儿对自己与其他事物之间的感情关系的理解。第一个综合运用阶段是语言的运用,将对事物的乐趣进行分类和扩展。
 
这个学习说话和语言的小循环交织在长达十年的童年时期的浪漫阶段大循环里,孩子在广泛的探索中准备迎接后续的精审阶段的大循环。之后,怀特海做出了许多关于学习和教育节奏的描述或是建议。

他认为,孩子从12岁到15岁(相当于初中)这三年应当专攻语言,掌握语言的精确知识。目标是在这段时间结束时习得三门语言。而一些天赋更高的孩子还会走得更远。同时,孩子也进入了科学的浪漫阶段。此时不管是通过老师指导、阅读书本、学习公式、观察自然还是独立实验,领会的过程和细节都非常总要。

15岁到16岁(相当于高一)的孩子,进入了科学学习的精审时期,怀特海建议此时孩子应该专注于科学的学习,必须真正理解并能够系统的阐述各个学科发展的主要原理。此时,语言学习进入了贯通时期,不再是语法和作文方面的精确学习了,取而代之的是阅读文学作品,了解重要历史事件,着重于分析作品的观念和作品所嵌入的历史背景,并对任务和政策做出简单判断。

精审阶段的大循环包含了中学教育的整个少年时期
 
到目前为止,语言学习和科学学习的循环阶段还有着较大的时差,这是因为,语言学习的浪漫阶段开始于婴儿时期的学说话阶段,因此较早进入精审阶段,而科学学习的各个阶段会来的晚一些。
 
大学教育或者相当的课程教育相当于融会贯通大循环,从中学生到大学生,需要完成从伏案于课业到站起身环顾四周的转变,研究如何将一般概念和普遍规律应用于具体的实例。怀特海描述大学生和所学“原理”的关系:“原理已经浸润了你,与其说原理是一种正式规范的陈述,还不如说是一种心智的习惯。”
 
在怀特海看来,从婴儿到成年的学习教育过程,就像流动交织的漩涡,大漩涡里还暗流涌动着小漩涡和微漩涡。它们有三种类型,每种类型的漩涡大小不同、阶段不同,却彼此相似。它们包含衔接,循环往复。
 
 
三段论的背景和意义
 
中国的智者老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循环往复的道家思想。只消观察四季潮汐,日出日落,人类作息,学生身心成长的周期性节奏就不难理解。大脑的记忆、学习的本领、创造的力量,并不是均匀机械的日积月累,而是具有一定的周期性。所以学校才有分级,才有学期,我们也才能时常感觉到自我的突然提升。

怀特海的教育三段论正是对以上这种模糊观念的发展和细化。怀特海曾评述自己的以过程为核心的“机体哲学似乎更接近于某些印度思想或中国思想的支脉,而不是更接近西亚或欧洲人的思想”。但不同于老子的“无为”主张,怀特海认为适时的约束和训导在在有限的教育周期里是必要的。
 
在当时,让·皮亚杰等心理学家的发生认识论和建构心理学还未发表创立。因此,三段论在美国的出现是具有创新意义的。不管在西方还是中国,以儿童为中心的师生关系、呼唤情感的课程设计、尊重自然机体的教育体系符合现代教育变革的方向。
 
就在怀特海提出教育节奏三段论之前,科学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揭示了牛顿经典物理学的缺陷,推翻了过去人们习以为常的绝对时间和绝对空间的认识论。怀特海是当时能够理解爱因斯坦相对论的科学家之一。不过,他提出了一种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不同的、建立在直觉基础上的时空理论,试图借助形而上哲学解决经典物理学和认识论上的困难。

怀特海虽然从没有详细阐述他的教育理论和他的过程哲学之间的关系,但是显然,这两者是无法割裂的。因此,下次让我们聊一聊怀特海教育的哲学基础,以及他世界观里教育的最终目的。